哈尔滨出国劳务品牌调查 冰灯搭台赚外汇

2012-12-18 08:37:52 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点击数:277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1994年,张桂臣揣着两张美元,在红军街上的中国银行,兑换了1700多元人民币,这是他第一笔出国打工的收入,此后,他走遍了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甚至在炽热的南非也展出过他的冰灯作品。

    2004年,柏伟将哈尔滨冰雕带到了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在这个冬季平均气温达20℃的城市,冰展成为当地市民圣诞节最想去的地方。如今,他在四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了长盛不衰的冰雪娱乐。

 

    “其实,我是一个瓦匠”

    瓦匠张桂臣和冰灯扯上关系要追溯到31年前的兆麟公园冰灯展。

    1981年,一个冬日的下午,他和同事正在办公室学习,单位负责人通知:政府指派江堤处支援兆麟公园建冰灯。

    那一年,张桂臣25岁,在江堤处工作,春夏秋三季修堤护江,冬季封江后则几乎无事可做。看大家“闲得慌”,单位找来老师,组织大家补习语文和数学。

    “我这个岁数的人,初中毕业就上山下乡了,没咋学习,文化水平低”,张桂臣回忆,学习成了冬天里仅有的乐趣。制作冰灯倒是让江堤处的木匠和瓦匠们找到些乐子。

    分配给江堤处的任务是建塔、牌楼和围墙,与平时锯木码砖不同,这次用的材料是冰块。拿到图纸后,技术员认真分析了一通儿,然后给大家布置工作:木工负责用盘踞、长条锯、刨子等“裁剪”冰块,瓦工负责依照图纸进行组装。

    安装灯泡前要凿出放置的灯槽,一开始,木工用凿子弄,力度掌握不好,经常把冰块敲碎,整块冰报废,后来,他们用木钻试,仔细扩充槽孔,速速有些慢,但成功率很高。

    张桂臣和工友负责将冰块砌成塔,搭成牌楼,垒成围墙。图纸上标记的冰灯颜色很多,可没有提供彩色灯泡,他们找来彩纸,将灯泡按图纸上的颜色包裹起来,然后放进灯槽。亮度受了些影响,但效果还凑合。

    不到一个月,工程完工,张桂臣拿到40多元的补贴,那时,他一个月的工资不过44.5元。满园五颜六色的冰景,其中,就有木匠和瓦匠略显粗糙的作品,却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观看,张桂臣和工友都挺激动。

    自此,整整31年间,张桂臣与冰灯未有失约。在亲朋眼中,瓦匠张桂臣不见了。

 

    停不下来的脚步

    1993年,张桂臣接到通知:办护照,准备出国。他将信将疑地把护照办好后,近一年时间,没有任何动静。

    “能出国得感谢一个人,她最早将哈尔滨冰灯带到了国外”,张桂臣说。这个人正是通知他办护照的人,陈宏伟。

    1994年,在陈宏伟的组织和运作下,张桂臣与50多人组成的制作团队来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将哈尔滨冰灯带出了国门,而且是个常年高温的国家。

    张桂臣和许多人弄不明白,这么热的地方,冰灯咋做?有人看吗?“室外半袖儿,室内羽绒服”,张桂臣没想到,印尼合作方已按要求在足球场附近搭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冷库,冷库内的温度刚好适合冰灯制作和展出,冷库外是30℃高温天气,不动都出汗。

    冰灯作品中,有《西游记》人物等中国元素,也有印尼元素的设计,对有着十几年经验的张桂臣等来说,前者再简单不过,后者也无太大难度,“但能看出来,这一次每一个作品大家都抠得特别细。”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称不上完美,但在印尼观众眼里,这些冰灯作品不仅完美还十分神奇。冰展在当地迅速引起轰动效应,展览临近尾声游客仍在排队观看。

    “五大洲我全去过”,张桂臣说,十几年中,已经走过十多个国家,亚洲的新加坡、韩国、印尼,非洲的南非,美洲的美国,欧洲的俄罗斯、芬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去美国几乎一年一趟,用张桂臣的话说,“市内的活儿基本不接了”。

    包括吉林、辽宁、北京等,全国各地的冰灯展几乎都有哈尔滨人在负责制作。10月,张桂臣从美国回国休整了1个多月,就在记者采访他的第二天,又去了新疆。张桂臣说,在美国一个月,收入差不多6000元人民币。

    从1981年的40元,到1994年的1700元,再到现在的6000元,走出去的冰匠们,收入也在翻滚着。

    哈尔滨的数万冰匠中一两千人常年跑外。伴随着冰灯专业制作团队的形成,冰匠越走越多、越走越远。

    “弗罗里达最热的是冰”

    冰匠不断远行,背后推手功不可没。陈宏伟之后,柏伟等人成为重要的推动人。

    2000年,柏伟从省曲艺团来到省文化厅,就职于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上世纪90年代末,柏伟率团到国外演出时就认定,冰雕展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咱们有深厚的冰雪文化和众多的专业人才,走出去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只是缺乏一个可行、可靠的运营模式。”

    中国杂技在国外很有名气,众多曲艺团纷纷出国演出,为了获得演出机会,竞相压低价格,而且,演出没有固定场所,更没有固定档期,市场比较混乱。曲艺演出的教训让柏伟不得不在迈出第一步前深思熟虑。

    2001年开始,柏伟不断飞赴美国,进行冰展试验,并寻找合作伙伴。2004年,柏伟与美国盖洛普酒店集团一拍即合,在美国乡村音乐圣地纳什维尔办了一届冰展,此后,奥兰多、达拉斯、华盛顿加入,四座城市同时举办冰展,每年一届,延续至今。

    目前,年观展人数突破百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500万美元,扣除成本,利润仍十分可观。冰匠的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

    冰展在美国文化娱乐市场闯出了名气。《纽约时报》刊发了采访柏伟的文章,记录了冰展在佛罗里达中部城市奥兰多展出的盛况,文章标题是,“在弗罗里达,最热的是冰”。

    “女儿在美国学习,特地带同学来‘捧场’,她敢带同学来,说明对我有信心,知道我们的冰展会让同学吓一跳”,柏伟说,他没让女儿失望,同学们向柏伟和同事竖起大拇指,“哈尔滨人是艺术家!”

 

    像包装姚明一样包装冰雪

    打开了美国的市场,柏伟复制成功模式,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拓展。

    曾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的舒晓,在参观了冰展后说,在美国销售中国的文化产品,需要熟悉美国市场的当地团队,这是一个通行世界的“本地化”法则和策略。冰展在美国的成功,得益于此。

    与柏伟合作的盖洛集团,其大本营就在纳什维尔,拥有主题公园、展览中心和饭店楼群,所以将第一次合作的首展安排在此。纳什维尔还有一批娱乐运作人才,负责运作冰展项目的美方总负责人凯恩,是成功运作英国“甲壳虫”乐队访美的演出经纪人。

    在展品内容选择上,2004年前,冰雪艺术家曾雕刻过天坛、长城等,但门票销售情况不太理想。后来接受美方建议,雕刻美国人熟悉的具有美国文化特点的、适合节日庆祝的展品,尤其是圣诞节主题,冰展成为纳什维尔市民圣诞节最想去的地方。美国家喻户晓的“格林卡的故事”等陆续成为创作主题。

    “与美国公司的合作中,我开始了解‘商业娱乐’这个概念。美国朋友跟我说,NBA就是商业和娱乐相结合的体育运动,经过团队打造和包装的姚明,有了巨大商业价值,我们也得像打造姚明一样打造冰展”,柏伟说,国内没有商业娱乐专业,这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稀缺,于是,他将女儿送到美国学习。

    市场化运作需按商业规律办事。2008年,“黑龙江冰雪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09年至今,已策划、制作两届菲律宾冰雕展、两届台湾地区冰雕展、一届马来西亚和越南冰雕展,以及在美国、泰国、以色列等国家的一系列项目。

    2011年11月,柏伟率团队来到以色列,在古城耶路撒冷制作并举办了大型冰雪艺术展览,在这座只有不足百万人口的城市,每天有上万的观众前去参观,民众对于冰展有着超乎想象的热情,甚至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都偕夫人前往参观。

    “公司与制作人员签合同,约定每年须空出时间,去国外做冰展项目,即便项目最终未落实,公司照付工资”,柏伟说,目前,公司常年保持160余人的团队,包括策划、创作和制作人员。

    冰城冰匠这块劳务品牌,因城市冰雪文化的盛名,及冰雪文化产业的输出,成功在海外立足。“冰匠不是简单的出国劳务人员,我觉得他们是艺术家”,柏伟说。

(佚名)


标签: 出国劳务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打工 出国务工 劳务 

行业动态»行业访谈  最新文章
行业动态»行业访谈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