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出国打工记事

2012-12-24 09:30:33 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点击数:11617


 

    马来记事:1996年改革开放事物多 其中办理出国劳务到国打工,还是头一次听说,当时有两个原因促使很多人出国打工报名,原因一是国内工资低,当时在国内工资历每人每月能到300-500块钱人民币。相对国内的万元户来说,还是很低,(当时国内致富的口号是争当万元户),所以很多人为了更高的收入,本着年青力壮的资本,不怕到外面的世界,还有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国打工很能赚钱,到国外就是去淘金。由于改革开放刚开始,外面是什么情况不清楚,出去要冒风险,所以一不做,二不休,顶着头皮去了,出国劳务主要外出国家是新加坡(交款人民币5万,马来西亚交款人民币2万,韩国交款人民币3万,日本(研修生)交款人民币3万,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出国劳务的人比较少,要交款人民币5万元,当时一些国营企业,军工企业,由于不景气,人员不好安排,所以出国打工的人就比较多,大部份人去韩国,日本, 我到马来西亚URACO公司,在那边工作四年(1997年—2001年)

 

马来西亚气候
    作为一个人口只有的2千多万的国家,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到处都是一片绿色,自然也就空气清新了 马来西亚地处地球的赤道在线,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是夏季,没有春夏秋冬季和干季雨季之分,早晚气温一般在23--25度之间,中午较热,气温一般在32--36度之间,每天下午3点以后一般有雨,有时有暴雨,云层很低,如有闪电连续不断,很少刮大风,有时有热带风暴经过,这里是花的世界。树的海洋,山坡上是片成片的棕榈树,热带雨林不少,进不去人,生活在这里每天要洗澡和换衣服, 女人戴头巾,穿长裙,头发是不能露出来的,男人穿长裤,出门不能穿短裤 ,马来人和印度,孟家拉人在家穿沙龙,是一块方布围在腰上,方便凉爽,一般在办公室,超市,家庭,轿车都使用空调,刚一去感觉较热, 没有机会过冬天


马来西亚新山市(JohBahru) 新山
    1855年马来族人依布拉欣从新加坡布兰雅迁至新山(当时叫布蒂里),布蒂里原是一个马来渔村。在依布拉欣的王子苏丹(苏丹是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阿布峇卡 (SultanAbu Bakar)登基后,1866年1月1日把它改称为新山(JohBahru)。其后新山迅速的发展成一个城市。建有许多大型的建筑物,如国家回教堂,大皇宫和州务大臣的官邸等。其中有些建筑物都是由当时一位富裕华商黄亚福建成的,黄亚福成为苏丹的左右红人。此后新山也因此涌进了大批从中国南下的华人。
   在1870年代,南来的华人在新山落脚后,来种植黑儿茶和黑胡椒粉,把新山从一个小小的渔村,逐渐发展成一个商镇。成千上万的华族先贤,挥洒着他们的汗水,把柔佛建设成全马最繁荣的一州。那时候在新山的华人是由五个不同籍贯的华人所组成的,分别是潮州籍(潮帮)、广东籍(广帮)、闽南籍(闽帮)、客家籍(客帮)、与海南籍(琼帮)。当时的新山市被纱玉河 (SungeiSegget) 分成两边,潮州人的陈旭年发展河的左岸,他开辟市场,后来此地就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陈旭年街;河的右岸,广东人黄亚福大兴土木,建设店铺,这里也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黄亚福街,其它籍贯的华人则散居在当中。广东人多从事建筑业,黄亚福就是当中的佼佼者。潮州人多从事杂货米粮生意,海南人多开咖啡店。黄亚福也是当时的港主。他利用纱玉河来进行贸易。使寂静无名的新山  变成繁忙的对外港口。黄亚福也是建筑承包商,他于当时的苏丹阿布峇卡关系密切,还把其妹妹嫁给苏丹。苏丹阿布峇卡还将建筑大皇宫的工程交给黄亚福。他从中国引进优秀的工匠,将清真与中国宫廷风格容为一体,是本地不可多得的历史建筑物。这所大皇宫经已改成博物院 (旧为皇宫) 公开给民众参观。大皇宫中尚可看到许多篆刻在墙上的中文诗词和充满中华色彩的建筑特色。
    1990年代,柔佛州政府以发展为理由强征庙地,新山华社奋不顾身,甚至以身躯捍卫着柔佛古庙,但始终敌不过州政府的一纸通令下,见证新山百年风霜的古庙围墙被无情的发展洪流推倒了。庆幸保住了柔佛古庙的庙身。但它对当地的华社意义不减。曾经为了保存庙地,当地华社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因为这件事,新山华社更努力的维护着柔佛古庙,不让古庙再被州政府无情的摧毁。
    在苏丹(苏丹作为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阿布峇卡的期间,马来亚铁路于1909年完成延长铁路路线、1923年连接马来亚半岛与新加坡的铁路与道路新柔长堤正式竣工,二战时期的新山发展不多。于1940年,英国殖民政府为了简化柔佛的行政管理而建的柔佛秘书大楼苏丹依不拉欣大楼正式竣工。1942年1月31日,日军正式入侵新山,并占领了柔佛苏丹位于Bukit Serene的皇宫作为筹备攻打新加坡的基地。英军炸毁长堤,退守彼岸,炮轰新山。
    1946年二战结束,新山却成为了马来族群觉醒人士的集中地。马来亚一代的政治家,前柔佛州务大臣的拿督翁查化于1946年5月正式成立了巫统(UMNO)(马来政党组织)。新山的面积基本上在1960年过后逐渐的扩充,不少的新村与工业区在1970年至1980年在新山的地不佬区和避兰东区建立起来。1990年初期,新山已经大大的扩大,并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封为城市。因此新山市议会(MBJB)正式成立以便于有效的管理和发展新山市。
    马来半岛三座主要城市是吉隆坡与槟城和新山市,新山市中央商务区(CBD)主要是位于黄亚福路与新柔长堤附近的地区,于90年代中期正式的被着重发展。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与柔佛州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本来发展这个地区,在2006年,一项南马的依斯干达计划正式推行,包括运输与商务,电子、资源和石油化学的精炼厂和造船工业。新山的主要重型工业区是位于巴西古当(PasirGudang)和丹绒浪塞(TanjungLangsat),中小型工业区则主要是位于在地不佬,淡杯(Tampoi)、士乃(Senai)、士古来(Skudai)和古来(Kulai)。新山有三个主要的海港:巴西古当港口(Pasir Gudang),丹绒伯勒巴斯港口(Tanjung Pelepas)及柔佛港口(JohPort)
     新山一般被视为新加坡在马来西亚市场的主要腹地,被认为类似于中国的深圳与香港。新山每年有16万来自新加坡的旅客,旅游业占了新山经济60%的收支,在新山许多的商场主要的客户为来自新加坡购物及旅游的游客们,新山的零售业发展蓬勃,(新山商品比新加坡便宜30%),大型的购物商场也愈开愈多。经济上新山与新加坡有亲密的关系,有30万左右的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工作,大批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可以在新加坡获取比在马来西亚同样的工作更高的薪金,主要是因为用新币兑换马币,1新币兑换2.41马币(1马币合2.2人民币)。
    许多新加坡公民在新山拥有自己的工厂、产业,房产和生意,每天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工作往往返人高达约20万名,所以连接两地的新柔长堤(双向四车道海堤,过关卡口和过境大厅和过境盖章)在每天上班时间和各国旅游者过境时显得特别拥挤。
    新山市位于吉隆坡和马六甲南面,离马六甲240公里,离吉隆坡350公里,从新山座飞机到吉隆坡40分钟,90马币,(相当于人民币190元),座大巴3-4个小时,24马币,(相当于人民币50元,2000年)离新加坡1公里,过境要签证。
 2010年,新山人口为160万人。人口之中,主要是由44%的马来人,41.5%的华人,9.1%的印度人,5.4%的少数民族,新山的华人主要是从19世纪时从中国南下移民,当地华社以中华公会为首。“五帮”为潮帮,闽帮,客帮,粤帮及琼帮,百年来坚持着“一庙(柔佛古庙)、一山(绵裕亭义山)、一校(宽柔中学)。多年来,五帮同心协力。
   新山市中心(CBD),位于市中心的最南端。由两条高速公路连接着市区,市外的住宅区。地不佬大道连接着市区以及位于东北部住宅区,而敦阿都拉萨大道(士乃-士古来大道)则连接着市区以及位于西北部的住宅区。巴西古当高速公路连接着地不佬大道和敦阿都拉萨大道。全长15公里的滨海大道,西部路线是由新山市区开始,途经新山内环公路、新山中央医院、士姑来大道、金海湾、士姑来柏伶花园、武吉英达花园(Bukit Indah),柔佛州新行政中心努沙再也镇,最后衔接至马新第二通道;东部路线,滨海大道由新山士都兰通往巴卡峇都、百万镇、长春山庄及最后衔接至巴西古当大道。南北大道(Lebuhraya Utara Selatan)联系着各大城市的主要高速公路。位于市内的苏丹伊斯干达移民与关税局大厦以拥有6车道和一条铁路的新柔长堤(Causeway)连接着新加坡的移民厅大厦,新山市西部的第二通道(Secondlink)用于减轻新柔长堤塞车的问题。
    长途巴士拉庆总站 (LarkinSentral),这里能搭到通往马来西亚半岛各大城市和地区的长途巴士,甚至到泰国合艾和对岸的新加坡,拉庆总站这里也能乘搭短程巴士到柔佛各大县市和新山一些地区。
新山的购物中心
    新山城中坊 (JohBahru City Square)-城市广场 (Kota Raya) 八星广场 (Skudai Parade)假日广场(HolidayPlaza)工柏兰宜广场 (Plaza Pelangi)  柏兰宜娱乐广场 (Pelangi Leisure Mall)  圣淘沙广场 (Plaza Sentosa)  安莎娜广场 (Plaza Angsana)皇后广场(PlazaTasek)金海街 (Festive Street Mall)  金海广场(Danga City Mall)


马航(小燕子)飞机
    从北京座马航(小燕子)飞机,来回票价3000元---4000元,,首都机场下午15:00起飞,晚上20点到吉隆坡,飞行5个小时。从广洲白云机场中午13起飞,下午16:00到吉隆坡,飞行3个小时.

马来西亚柔佛古庙
    柔佛古庙是位于在新山市直律街(Jalan Trus)的一所华人庙宇,于1870年由港主陈旭年耗资兴修扩建,取名为柔佛古庙,古庙供奉五尊神明,包括潮帮的主神元天上帝外,左边是闽帮供奉的洪仙大帝,右边是客帮供奉的感天大帝,主神两边有武将华光大帝及赵大元帅,“总握天枢”,于同治庚午(1870年)“潮州众治子敬立”。现存铜钟于1875年由“惹呀坡众弟子同敬”。=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一,柔佛古庙将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游神仪式,柔佛人称之为古庙大游行。古庙里的五大神明将由五大籍贯护驾出游绕市区一圈。


    马来西亚旅游点,吉隆坡 云顶,马六甲  新山 淡杯  迪沙鲁 习曼岛
马来西亚以金矿的金饰品为主,轻工业日用品,制鞋,工业方面以电子产品为主,还有一部份机械产品,例如汽车配件,制冷设备,新加坡在金融资本,电子产品为主。


马来西亚新山市淡杯  Tmpoi
   淡杯是一个靠近柔佛州新山市的一个郊区,位于新山北部,距新山市区大约9公里,1911年,拿督Bentara将它正式称为Tampoi。1915年建有柔佛州的第一医院,1972年由当时的卫生部长敦Sardon Jubir。改为Permai医院,这里有商业枢纽银行:科威特Al-Rajhi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兴业银行,马来亚银行,黄氏星展投资。它的四周由塔曼绍嘉纳,塔曼德萨Harmoni塔曼柔佛再也,塔曼热浪和毗邻两大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乡村度假村和18 Daiman高尔夫球及郊野胜地。它正变得越来越流行的商业和住宅区,并直接链接到柔佛州,Tampoi是一个美丽的小镇,这里的环境优美,安静优雅,地势微有起伏,它不像吉隆坡的孟沙或白沙罗,或在其它城镇和城市的繁忙,这里有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田园诗般的乐趣。这里“红毛Tampoi”树木大部分已被砍伐,在Seri棉兰峇株巴辖仍然可以发现,公路两边是原始森林,进不去人,这里是成片棕榈林,没有农田,有个别开垦的小片土地上种有长豆角,数条主要干道连接着纵横交错条条公路,路边的大树树顶上是长满了鲜花,两边隔离带植物长满排粉红色小花延伸远方,似穿山甲的动物在路边穿来穿去。两根大口径自来水管道直通新加坡,每天向新加坡供应500立方的淡水,在公路旁分布有大型超市,别墅和住宅小区,商业活动蓬勃。公共交通系统,市场,商场和大卖场。一切都触手可及,原木砖老店有茶餐室、服装、裁缝、五金建材、理发、百货、布匹、药行、神料店和金庄等,当地有戏院、小学,manbank银行,巴刹(菜市场)和印度庙,美食如叻沙、肉骨茶和沙爹,马来人,印度人,华人,开的各种餐馆和小吃,吸引许多食客慕名而来,
   1990年以后,淡杯一跃成为工业重镇,在公路两边的土地上,建有成片的工厂,著名的有马来亚织布厂、星马纸品厂,化工厂,饮料厂,电器厂,台湾电子厂,URACO精密铸造厂。由于工业发展较快,也提供许多就业机会,同时吸引外来务工者蜂拥而至,大批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外来工人。
    新山的几家湿巴刹,规模很大,很热闹,东西比超市便宜,种类比较全,人们一般还是愿到巴刹买菜。

 

  当地有星洲日报,马来文和印度文报纸,各族人和睦相处----,
  我在新山淡杯,Uraco公司工作四年,公司安排食宿,每天工作8小时,加班3小时,工作内容是计算机零件硬盘铸铝件检测,每月工资4000零吉,2001年回京,
 
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内环电动火车交通
    柔佛州务大臣阿都干尼批准了依士干达特区发展局兴建城市内环电动火车交通系统。这个交通系统将衔接特区内的城镇与新加坡兀兰,预计每年载客量将超过3000万人次。这个现代化城际列车系统将耗资12亿3000万令吉,项料将在2013年完成,为往来依士干达特区、新山及新加坡兀兰的民众提供接驳交通服务。衔接新山和兀兰
    这项工程将建设一条全长超过100公里的铁路、7座大型列车站与16座小型车站,衔接整个柔南特区的主要城镇,例如柔佛州名牌商品城、乐高乐园、教育城、士乃高科技工业园及湖畔山庄度假村。列车系统也将衔接新山中环综合车站和新加坡兀兰。   阿都干尼也是依士干达特区发展局联合主席。他说:“柔南特区欢迎这项标志性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它能够为小区与商务活动直接带来利益。”   他强调,城市内环电动火车交通系统是一项及时投资项目,配合该特区在2012年推出的景点与重大商业发展,同时带动铁路沿线的周边房产价值。   统一合作社(KUB)及马钢铁(MASTEEL)联合成立的都市通勤火车网络私人有限公司将发展和操作这个列车系统。该公司主席阿都哈林说,公司将在2012年推介列车系统,在2013年投入19列三节车厢列车展开服务。
 
    陈旭年又名陈毓宜,早年从潮州南来,以贩布为生。他经常在直落布兰雅皇宫一带活动。与年轻的阿武巴卡结为知交。1850年代,已崛起成为收购胡椒甘蜜的殷商。这期间他联同章芳琳和陈成宝成为星洲、廖内远至马六甲一带大烟和私酒业收益的主要操纵者。
 
马来西亚新山华人中学------宽柔中学(Foon Yew High School)
    位于新山市南端海边和新加坡隔海相对的宽柔中学,是马来西亚华裔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中国及台湾以外全世界最大型的独立华文中学,它让华裔有机会接受从小学到中学的完整华文教育。于1913年建校,由黄羲初、骆雨生、郑亚吉和陈迎祥创办。在马来西亚当地被称为“华人文化堡垒”,由马来西亚华社所创办。教育经费是由各个阶层的华裔所捐助及学费所得,并于1999年获准建分校,2005年分校正式启用,称古来宽柔分校,占地30英亩,遵循宽柔中学办学方针,注重成人成才教育,实施单班全日制,学生有较长的在校学习时间。两校区目前大约1万1千名学生,新山校区约有七千名学生,古来分校约四千名学生。沟通媒介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马来西亚新山市的潮州语言
    有人将马来西亚新山称为小潮州,潮州话是那里的市民语言,甚至在学校里也是课余语言。后来,新加坡政策一变,方言节目在电视及电台消失,一水之隔的新山也被波及,普通话抬头,潮州话随着一辈人渐渐老去,不再拥有“公共语言”的强势。
  80年代,新山华人的普通话华语水平驾凌马来西亚其它州属,因为南马华人在日落之后都锁定新加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连续剧和华语新闻。近年来,马来西亚华人语言的区域差异也慢慢有些变化,造成这变化的,其实也是电视与电台,新一波的核心是在吉隆坡,私立电视台寰宇Astro带进了凤凰卫视,带来新的语言影响。
  早年,新山小潮州的特色特别突显在杂货店、湿巴刹(菜市场)这两种零售业里。最早的湿巴刹,在60年代以前设在现今关卡附近的沙玉河畔,杂货商店在湿巴刹四周,构成一个明显的潮州语小区。过去,这个小小的范围便是新山的心脏。 后来,湿巴刹他迁,零售业生态经历了超市的冲击,早已七零八落,不只小潮州特色消失殆尽,市中心其它华商门面也江河日落,一日不如一日。
  其实,城市规模名列马来西亚三甲的新山,是个“副市”,范围广大而市中心却狭窄的城市。市中心只有3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一条通关卡,基本上有街无市;居中一条是阿福街,是唯一的闹街;另一条西面的长街,是冷热不一的街道。3街之间,顶多有5条不及200米的横路。
  有趣的是,原本入夜便漆黑的西面长街,近年来开始亮了起来。首先,沙玉河畔的戏院“百老汇”成了专放映印度片的戏院,亮丽得像珠光宝气的印度女星。不远处,印度庙带动一条庙街,街边日夜都挂满一串串的花束。
  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零售经营手法。这区域只要一家华人商铺撤退,接手的几乎都是印度店。再偏僻落冷的店面,一经印度人接手,都能在暗夜里散发出热闹的灯火。其中不乏24小时全天候不歇息的餐馆。
 过去常到坡底去买《南洋儿童》周刊,卖报纸杂志的印度小摊子十几年不变。现在的印度“玛玛”店外置霸级大银幕,早晚放映外国足球大赛,各民族顾客融为一炉,把新山的半壁市区照得通宵通
 
马来西亚饮食马来西亚饮食主要是马来饭 印度饭,华人餐.
    马来西亚饮食是大排档,马来西亚的人都喜欢在吃这样的大排档
马来饭,吃什么都是辣的,还有咖喱饭 ,看见他们做饭就知道他们的生活很随意,煮饭也不讲究秀色可餐,看着真是不怎么地,但是味道还过得去!以前看帖子有人说马来西亚的椰浆饭好吃,但我吃的不习惯  印度餐,他们俗称妈妈档,里面加咖喱和一些菜,开始吃很别扭,慢慢就好一些,印度饼很有名,味道比较不错,再就是咖喱饭,米饭里加咖喱,浅黄色,加几块牛肉,再加点蔬菜,好吃!看见马来西亚人,印度人,孟加拉国人使用手抓饭吃,很奇怪!人家都这么吃! 
    华人餐,比较好吃的就是肉骨茶,新马华人为了维持长时间的体力消耗和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需要进补,但他们不用昂贵的中药食谱。而便用猪骨和一些普遍常用的中药,和家传的偏方,熬成汤,这就是最早的肉骨茶。当时来自福建泉州的华人按照家乡的习惯,把药汤称为“茶”。肉骨茶不但美味、营养丰富,还提供于所需的能量,并且能抗风湿,又能耐饥饿,一下在就在新马华人中流传起来。渐渐地,肉骨茶就成人人喜爱的美食。新马不同,前者似乎是以肉骨煮药膳,后者感觉像汤水多一点。还有海南鸡饭,秀色可餐,很好吃,有炸鸡腿,炸鱼(炸鱼和炸鸡腿味道一样,可能是养鸡吃鱼粉有关),另外这里螃蟹非常好吃。个大肉厚,这里鱼丸也很多,这里的小吃很多,小馒头,小饼子,小炸糕,小卷圈等等,没有中国的大馒头,饭店里都有腌小辣椒,味道挺好,中国南方也有。
    这里饮料一般都用塑料袋子装,方便,给一个小管,0.7零吉,另外在饮料中加冰圈比较普遍,北京很少加冰圈。中午和下班后,马来饭,印度饭,华人饭大排档都在招览自己的食客。5零吉一份。每到傍晚,马来人,印度人,华人都到城市指定地点摆摊,各种小吃,应有尽有马来人开的小吃很好吃,品种很多,吉隆坡MAYBANK银行旁边的马来西亚排档,干净,便宜,品种很多,方便.游客可到那里品尝.马来西亚地处热带,蔬菜大部份进口,本地种长豆角多,有一种尖毛角,有籽,手掌长,一边粗一边细,炒出来粘糊糊的,但不难吃,小洋葱多(枣一般大),小辣椒,黄姜多,那里的中国椰菜,其实就是回子白,一棵八马币。进口中国大米,是南方水稻,要是东北大米就好吃了在马来西亚,饭店大席的真不多见.有时能看到华人,马来人举办家庭大集餐,几十家到几百家,在城市公共地区支架,每个家庭献艺,互相品尝,很热闹。如果你在马来西亚,华人很喜欢和你聊他们的美食.


马来西亚印度人
    为什么马来西亚印度移民人多,
1)印度和马来西亚在19世纪同属英联邦,商业旅游和移民都比较方便,
2)印度在世界人口中也是大国,所以出国比较多,
3)马来西亚在19世纪,由于人口少,对于移民政策宽松,不少印度都到了马来西亚,
4)19世纪英国人从印度和中国招募大批劳力到马来西亚务工,印度人到了马来西亚马来西来的印度人比较和气,好交朋友,在公司里印度人一般都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的素质比较高。但他们体味,别的没有什么不好。对华人也很客气。


马来西亚槟城
    槟城也写作梹城,又称槟榔屿,是马来西亚13个行政州之一的槟州首府所在地。槟城的中心城区又称乔治市(GeorgeTown,因英王乔治三世而得名),位于槟榔屿的东北。岛上40%的人口居住在这里,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具有古老历史文化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槟榔屿扼守马六甲海峡北口,位于马来半岛海岸对面,最窄处海峡只有3英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风景也极为迷人。自1786年开埠后到现在,槟榔屿已经有2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全岛面积约285平方公里,总人口552909人(2000年),其中华人309965人,占总人口的56.06%;马来人189699人,占总人口的34.31%;印度人50313人,占总人口的10%,其它民族2932人,占总人口的0.53%。槟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由华人担任。
   传说早在1405年,郑和曾踏足槟城。槟榔屿西南区的都茅至今有传说中的“郑和三保公脚印”。而华人在槟城的定居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8世纪后期。当时的华人为数不多。公元1790年前后,当地的华人不过200名之内。到了1804年,槟城12000人口中,华人占五分之二,华人多聚居在市区,1821年,槟城的华人数为7558人。由此可见华人增加的速度。
   按照分类,移居槟城的华人也可以分成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1)华商型;(2)华工型;(3)华侨型;(4)华裔或再移民型。和其它马来西亚华人一样,华人移居槟城有三个高潮:一是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混战时期;二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是抗日战争时期,例如马来西亚著名作家任雨农先生(湖南籍)就是1937年到槟城的。槟城华人来自国内许多地方,但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也有海南岛和其它省县的。
    槟城人也可以分成两类:(1)移民华人;(2)土生华人。土生华人又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华人后裔,一是早期移民华人同当地人通婚者的后代,即所谓峇峇(baba)和娘惹(nonya)。他们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很大,但日常生活中也保留了一些华人的传统,他们相当注重华人的传统礼节、风俗和信仰。由于他们并不向马来民族认同,马来社会也不接受他们为马来人,而是仍旧把他们看成华裔社会一分子,华人社会也接受这一点。
   槟城华人的同乡意识、宗族意识非常强烈。各种同乡宗族会馆到处可见,多座同姓聚居的姓氏桥如姓林桥、姓周桥、姓陈桥、姓杨桥、姓李桥等更是槟城华人社会的一大景观。
   槟城是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城市。各种民族、各种宗教代表性的建筑随处可见。其中许多古老的宗教建筑城内充满华族风情。在街上有许多古老的会馆,最古老的乡会是嘉应会馆和增龙会馆(1801年),最古老庙宇是大伯公庙(1799年)及观音亭(广福宫)(1800年)。其它又如香山会馆、福德祠、宁阳会馆(台山)、武帝庙、何氏家庙等。
 
马来西亚的参加婚礼人数打破吉尼斯纪录.
    据报道:2012年9月26日马来西亚沙巴洲洲长的儿子举行婚礼,参加人数达13万,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马来西亚反贪局听到此消息后,派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是否有违规之嫌)

 

 马来西亚双峰塔
 吉隆坡马来西亚城市的高楼大厦,在吉隆坡比较雄伟,双峰塔是世界第三高塔,周围现代化建筑不少,其中马来西来国家电视台转播台,比北京玉渊河中央电视台转播塔更雄伟。 马来西亚双峰塔
马来西亚吉隆坡MAYBANK银行

     马来西亚双峰塔
     马来西亚吉隆坡
宋庆霖基金会小天使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马来西亚URACO公司同马六甲荷兰城堡    马来西亚鳯凰鸟    北京三环公共汽车马航广告   马来西亚新山城市广场,我经常在这时座801次公共汽车到淡怀,前方过街天桥左侧是过境大厅,远处高楼是新加坡。

 

 

(佚名)


标签: 出国劳务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打工 出国务工 劳务 亲历见闻

国外常识»亲历见闻  最新文章
国外常识»亲历见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