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其实很绚烂

2012-10-06 10:52:13 中新网 点击数:431


  以色列之行因为一群志趣相投的旅伴而显得轻松且难忘:热衷弗拉门戈的可可,艺术潮男周老师,擅长冷幽默的卢老师,还有喜欢主动摆着pose闪现在大家镜头前的杨同学。愉快的旅程却也因此让我久久不敢落笔,因为这份欢乐的情绪是否适合加载在这个太过厚重的国家?  

  以色列,我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描述?这个随处都是历史遗迹和宗教遗产的国家我要用怎样的颜色去描绘? 

  整理照片时又看到了到达以色列的当天我们的导游车上看到的那个醒目的标志:以色列旅游部的红色logo——两个人抬着一串巨大的葡萄。据说,这个设计是来源于圣经上的故事:摩西带领众人逃出埃及,寻找到以色列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古代称作迦南),这里非常富饶,到处都长着巨大的植物,是一个“流着奶和蜜”的乐园。

  这是一个乐天派的国家,在承载了浓墨重彩的背景下,蓝色的天、白色的裙、红色的花、橙色的桔渲染在其中……我们曾开玩笑地说,因为这儿的炎热和古老,才让这里的颜色鲜艳得那么的纯粹,才让我们在这里一路欢笑着细数其中的点滴美好……

 

  凯撒利亚,似在画中游

  我们的行程从凯撒利亚开始,这是一座地中海东岸的古城,处处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在圣经中有记载,彼得就是从这里出发去到罗马,并在此展现了他的第一个神迹。它始建于腓尼基时期,罗马帝国统治时期为最重要的港口,并曾为首府。现在还存有当时港市的遗迹如城墙、防波堤、剧场等。

  大大的太阳如预料一般的晒,沿着曾经辉煌的古城向外走去,寻一个高处俯瞰地中海是这个古城给我们的另一个惊喜,海水如调色板中的颜色,一抹抹的蓝勾画在海天之间,海水之中,有岸边伸向海中的一块陆地,有人就站在上面伸着鱼竿,或坐或立,点缀在这个巨大的画幕上。

  正当我们感叹画面的美丽时,殊不知,其实导游摩西已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真正的画室,人们都说以色列是一个出艺术家的地方,到了这里才真切地发现这里的人们确实有着这样的天赋,这一点其实在之后的几天越来越明显地被我们感受到。画室坐落在我们俯瞰地中海的一个高处,我想这里的画家们望向这样的美景,很难会没有灵感和作品出现吧。

  这个画室很有个性,因为里面的画不是画上去的,而是钉上去的。门口摆放着一堆五颜六色的废弃棉絮,而这些也正是画作的原材料。画家把画作的轮廓在画板上布置好,然后挑选合适颜色的棉絮用一个特殊的针一点点将棉絮钉在画板上。老板说在以色列这样的画室只有一家,而善于这样作画的画家也不是很多,这样的作画方法其实是对环保的一种提倡,这些棉絮都是废弃的,经过消毒加工染上颜色就可以再利用了,有不满意的地方也方便处理,用针挑出来棉絮再重新装上就好了。画室里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红色和橙色是主要的颜色,连老板都穿着一身大红花图案的裙子,在这块黄色砖墙为背景下的区域里,亮丽而耀眼。

  离开凯撒利亚,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海法,凯撒利亚位处2号公路向海法去的必经之道。听摩西给我们讲,凯撒利亚的罗马水渠,绵延在地中海岸,非常宏伟。地点在凯撒利亚公园的外部以北1英里,需要驱车前往。希律王在位期间,水渠从北方七公里外的迦密尔山引清泉进凯撒利亚,是极为重要的用水设施,如今虽是断壁残垣,气势仍在。而同样用水有功的是位于海法的巴哈伊花园,这是一座古老水利系统灌溉的空中花园,顺陡峭的卡梅尔勒山而建,如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称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据说,巴哈教派在世界有500万教徒。教派领袖巴哈乌拉访问海法期间,选中卡梅尔勒山作为安息地,经以色列政府同意,巴哈教派把卡梅尔勒山作为巴哈教的管理中心和精神中心,500万巴哈教徒捐款25亿美元,在海法建成这样一个空中花园。卡梅尔勒山多石,土壤呈高碱性,并不适合植物生长,这座花园呈现出的面貌却胜过以往所见,也怪不得人常常闭园修整。

 

  阿卡,看一场孩子们的游戏

  海法继续向北,我们到了另一个海港城市阿卡,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古代海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沿着海岸走着,一边是一些精致小巧的店铺,另一边是或两两散步的老人,或成群嬉戏的孩童,这样一个充满着历史感的城市竟然没有一丝的沉重和古板,我们在感叹建筑的沧桑之时,摩西常常给我们泼冷水,“这个没有多少历史,也就几百年而已。”这样的话常常引得我们一片唏嘘感叹。人们就生活在这个历史氛围的包裹下,而欢笑声、喧闹声给了这片历史更多的鲜活气息。

  我们沿岸边而行,在一处石墙拐角处的餐厅,一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我们的到来引来了新人的羞涩,却也看得出两人很高兴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幸福。他们应该就生活在这个古城附近,这里应该有着他们的祖先,那些一丝一毫留下的痕迹正成为他们新婚的见证,成为留驻在镜头下的背景,映衬着他们的笑脸。

  顺着餐馆的台阶我们索性走到靠近水面的地方,回头望去,在沿海而立的石墙上几个勇敢的男孩子正跃跃欲试,从大约四层楼高的石墙上跳进海中,黝黑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水中激起水花四溅,然后再游回岸边,爬到岸上,攀上石墙……这是一群勇敢的小男子汉,他们还有着孩子的可爱,看着我们举起相机指向他们,他们便跳得愈加起劲儿,欢笑声此起彼伏,这个古城也因此沸腾起来。

  孩子就像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赋予了这个舒缓的历史曲调新的生命和活力。在我们继续前行的途中,发现了当地的一个小学校,孩子们和老师正在玩一个“抖毯子”的游戏。十几个小孩捏住中间一个许多种颜色拼接而成的毯子,音乐响起,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上下抖动毯子,抖的频率整齐划一,毯子便随着韵律升起、降落,舞得异常美丽,而孩子们也愈加的高兴。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让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笑起来,而在镜头下,那块舞起来的毯子把天空都点缀成五颜六色的了。

 

  采法特,品艺术盛宴尝市井味道

  采法特地区是以色列的最高处,海拔900米以上,而在这个城市的最高处,是一个艺术区,前面所提到的以色列人的艺术气质在这里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面有一些独立的艺术室,里面的作品设计独特,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而价格也往往让人咋舌,但是不管怎样,细细品味,甚至拿起来把玩一番,都是一种收获。而拐到弯弯曲曲的街道两旁,立着的是许多相对小巧的店铺,店里或许只有一个悠闲自在的老板,有些甚至还在创作,根本无暇照顾客人。这里的店铺老板谈不上热情,有着一股子看淡一切的洒脱,也许艺术家的气质都应如此?这里的价格要平民化一些,一些打折的画作就摆在门口的纸筐里,喜欢便挑 几个进屋子里找老板结账去好了。讨价还价?No,换来的往往是老板淡然地摇摇头。

  离开艺术区,我们来了个大转化,到了当地的一个集市。人潮汹涌,吆喝声起伏,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混入人群,以色列的樱桃和圣女果很有名,果然,在集市里远远就看到一字排开的水果摊位上堆起如小山一般的樱桃和圣女果,老板一边吆喝,一边忙着往塑料盒子里面装樱桃,不需要过秤,完全是按盒子卖,看到我们几张亚洲人的面孔,老板热情地从摊位上走下来,把我们几个推上去,让我们跟他的樱桃山合张影。

  旁边是个干果店,再旁边是个调味料店,这两样都是当地的特产,每一种都被堆砌得像模像样,看上去都像一幅艺术品,就算老板热情地让我们品尝,我们都不舍得下手。蔬菜摊位上更是新鲜欲滴,据介绍,以色列的农业科技很发达,而这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是绝对吃起来放心的产品。市井生活才是最真实的,这个城市为外人所更为了解的“历史”、“宗教”,甚至“战火”的几个修饰词,在这里都被冲淡,这个城市只有丰满和真实。

 

  特拉维夫,欢乐地歌唱

  到达特拉维夫的那天,正是周五,赶上了犹太教的安息日,犹太教中规定安息日不能劳作,不能开车,直至周六的日落,这时传统的犹太人都回到家中与家人一起庆祝,街上几乎没什么人,而一切公共活动也都没有了。摩西带我们到了当地的一个步行街,在他看来,在安息日,这里是个另类的地方,一些新新人类都会聚集在这里。依然是有一些当地的手工艺者把摊位摆在街道的两旁,我们来得有些晚,许多摊位都已经很冷清,可是街头处却围了好多人,欢快的歌声从中间传出。

  走近才发现,是一个自弹自唱的老妇人,虽然年岁已然不小,但是老人穿着一袭白裙,头发高高束起,现在看来依然是个美人,老人周围围坐着一群拍手喝唱的人们,气氛非常热烈,看他们熟络的样子应该是一群经常一起来听歌的“铁杆粉丝”。

  我们一群亚洲面孔显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而现场的气氛显然也感染了我们,“我们合唱一首茉莉花吧”,没想到老人对中国歌曲这么了解,这让我们非常吃惊,随着琴声响起,周围不明所以的人们竟也跟着哼唱起来,这样一个落日余晖映照下的下午竟也美丽得非比寻常。

  摩西后来告诉我们,她曾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歌手,在他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就是她的忠实粉丝,那个时候她是个爱国女青年,专门为部队里的战士们唱歌,他那个时候还在服役,有一次她就站在他的身边唱歌,让他非常的兴奋和开心,后来,女歌手因为坚持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逐渐落魄,只能靠街头卖艺来赚钱,不过她一样还是有很多粉丝追随,愿意在午后的街头拿着小椅子围坐在她的身边,听歌、唱歌、拍手、欢笑……

  如今看着摩西站在我们身边笑着看着她唱着,能想象他曾经对她的喜爱。我们忍不住想调侃一下他,可是又觉得这份幸福简单得那么美好不忍打扰,正如这个在安息日里误打误撞的偶遇一样,也如这个我们一路欢笑走过的城市一样,简单得那么美好。

  

 

(佚名)


标签: 出国劳务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打工 劳务 亲历

国外常识»亲历见闻  最新文章
国外常识»亲历见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