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劳务,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出国劳务信息 注册人才 劳务公司 劳务基地 人才储备 诚信联盟 华人博客 在线咨询
首  页 劳务动态 政策法规 国外常识 出国指南 西沃客社区 全文搜索 培训学习
正在加载...
吉林省梅河口市组织农民打“洋工”挣“洋钱”
[行业动态]-[人才动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收藏本页
更新时间:2007年1月8日 22:55:03
4月24日,吉林国际人才技术交流公司第六届赴日研修生培训结业暨欢送大会在梅河口市隆重举行。来自梅河口市及柳河县、东丰县、蛟河市的350名青年农民经过3个月的培训,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即将到日本的农户家中从事8个月的种菜劳务。这其中,有梅河口市的300名青年农民。

  梅河口市位于我省东南部,全市24个乡镇有7.5万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7%。从1996年开始,这个市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了劳务输出,农村大批富余人员离土离乡外出打工。从2001年起,全市每年劳务输出稳定在3.5万人,其中出国劳务5000多人,占输出劳务总数的14.3%;劳务收入稳定在3亿多元,其中出国劳务收入1.5亿元,占劳务总收入的50%。目前,梅河口市已经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阿联酋、美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有农业种植、缝纫、建筑、食品加工等12个劳务合作项目。今年一季度已经向国外派出劳务人员500多名,刚完成培训的第六批赴日本的300名农业研修生已在4月1日至4月20日分批赴日。

  出国劳务使梅河口市农民尝到了打“洋工”挣“洋钱”的甜头,从1996年至今,累计有2.5万人出国劳务,累计收入折合人民币7.5亿元。位于该市西南角的吉乐乡,地处比较闭塞的山区,全乡9000多人、3500多劳动力,人均耕地2.1亩,有一半劳动力属于剩余劳动力。这个乡从2000年开始组织农民出国劳务,目前在国外务工的有300多人。今年还将派出200人,有40人就是这次刚完成培训的赴日农业研修生;另有520人已经报名去韩国做建筑工,正在等用人单位面试。乡党委副书记郭景库说:“出国劳务的农民收入可观,一人出国就可以富一家人。出国劳务回来的农民,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强了创业意识,很多人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当作资本再投资。”

  26岁的王伟是吉乐乡农民,他在2001年去日本做了8个月的农业研修生,回来后先是买了三轮车拉脚,去年秋天投资6万元建起了当地第一个温室大棚,种上了黄瓜、生菜等蔬菜,最近他又准备再建6个蔬菜大棚。张勇和王志华小夫妻俩是兴华乡的农民,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去日本做农业研修生,回来后办了一个缝纫培训学校,招收乡里18-19岁的小姐妹学习缝纫,培训三个月后即推荐到大连的几家服装公司就业,今年已经送去了27名学员。50岁的高静和也是兴华乡的农民,家中有四个孩子,以前生活非常困难。自从三个女儿分别去日本、韩国打工,他家的生活大变样。如今女儿们都出嫁了,给家里留下了一个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他把承包地转租给别人种,自己带着老伴儿和小儿子经营商店,还准备把店铺面积再扩大一倍。说起女儿们出国劳务的事,他乐得合不上嘴,一个劲儿地说:“借老劲啦!”

  娶媳妇、盖房子一直是农民生活中的两件大事。在吉乐乡和兴华乡采访时,记者亲眼看到了一些出国劳务回来的农民新盖的房。统一规划的新房,白墙红房顶,大玻璃的塑钢窗,整齐的院落,街道不再是土路而是带排水沟的水泥路面,还有漂亮的路灯,被称为“新村”。据房主介绍,新房每户90平方米,建房要花4万多元。吉乐乡27岁的农民吴春利,2001年去日本劳务回来后,用2万元盖了房子,3万元办了婚事,花费的5万元大部分是自己挣来的。农民手里有了钱,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吉乐乡的农民时常可以在晚饭后,坐着剧团的免费接送车,去20多公里外的山城镇看上一场二人转。

  对于出国劳务,农民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接受的,许多农户都心存疑虑,思想上有三怕:一怕钱难挣,二怕拐骗坑,三怕安全没保证。梅河口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儿,从市里到乡镇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出国劳务工作,从立项、选人、培训、政审到办理相关手续,都由劳动部门组织实施,公安、卫生防疫、农业、外事等部门以及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实现了统一调动劳动力资源,集中管理,成批输出,把过去个人外出打工变成了政府行为,由政府统一承办,风险共担,不但提高了劳务信誉,也降低了个人风险,避免了农民受假项目、假公司的欺骗。市里还建起了培训中心,并根据劳动力资源情况确定了中和、水道、吉乐、兴华等10个乡镇为重点劳务基地。如今,对于出国劳务,梅河口市农民有了新的认识,去过的还想去,没去过的抢着去,乡镇劳务输出服务站已经成了香饽饽。